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简介


    为了响应教育部、北京市共同推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号召,在教育部科技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传媒大学从2017年11月开始酝酿筹备建设“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新闻传播学部和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相关研究机构为核心,围绕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机制两大核心问题,发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领先优势及其与学校计算机、信号处理学科多年交叉融合发展的优势,开展媒体内容智能生产与科学传播理论框架和技术应用体系研究。实验室于2018年11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并聘请高晓虹教授为实验室主任,从而正式进入实验室建设期。

    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有教师39人,其中31人具有博士学位;具有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16人。研究队伍包括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艺术学等学科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中有深厚的专业技能,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宣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广播电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着眼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成员间的凝聚力强,学术气氛活跃,勇于创新,成员之间具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科研方向


1. 基于AI的中国新闻传播模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南。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创新和发展。本方向重点研究智能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闻传播模式。


2. 媒体融合服务模式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规划。这个体系纵向覆盖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横向包括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具有多模态、多渠道、多主体的特点。本方向从主流媒体供给侧角度出发,从宏观层面构建媒体融合服务模式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


3. 传播博弈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不同舆论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本方向重点研究真实性要求与虚假信息泛滥之间的博弈以及舆论阵地要求与新传播格局之间的博弈。


学术委员会委员


    丁文华,张树武,田永鸿,赵丽芳,殷乐,苗勃,叶明睿,王永滨,秦瑜明。